上海交大干部培训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上海交大
上海交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2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学校概况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确立“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 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20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 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已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严隽琪、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 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共有29个学院/直属系,24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6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221人、研究生(国内)30895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532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236人),学位留学生2722,其中研究生学位留学生1427人;有专任教师3014名,其中教授98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获47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1项独立完成);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6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 上海市精品课程173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54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6门。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立学生创新中心,入选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学在交大”正在成为新时期上海交通大学的鲜亮名片。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3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6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智库,4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正在建设面向世界基础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机构,如李政道研究所、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集中受理期经费数连续八年全国第一。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6年度SCI收录两类文献(Article, Review)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15篇,其中国际卓越论文2912篇。国内论文被引34098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国际合著论文1436篇,上升到全国高校第二;十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43847篇、449474次;国际会议论文1454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三。1篇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校内办学机构简介

  •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直属二级单位,于2009年4月由原成人教育学院和原网络教育学院合并组成,2012年原技术学院并入。前身可溯源至1956年,其科研与教学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流实力,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学院一如既往地秉承原有三所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以积极推进大众化高等教育为己任,以现代化远程网络教育技术为手段,努力进取,敢为人先,走产学研协调发展之路,为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为现代科技创新和国民经济发展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构筑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分为院部、学历教育部、高端培训部、国际教育部和职业教育部。2016年9月,学院整体迁入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为建设与国际一流大学定位和声誉相匹配的国内顶尖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努力。

  200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数载春秋。几度融合,学院目前形成了“学历教育”、“高端培训”、“国际教育”、“职业教育”四大教育板块。在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总目标下,我们众志成城、奋勇精进,正阔步迈进在建设与国际一流大学匹配,为中国学习型社会提供优质终身学习平台的国内顶尖继续教育学院的道路上。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高层管理培训中心,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批准成立的,从事高层次、专业型、实战性、国际化学历后教育的直属单位,为组织和个人发展提供综合教育与培训服务。自2003年成立以来,学院已累计培训学员逾80000名,师资阵容逾2000位,是国内领先兼具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继续教育品牌。学院以“坚持海外特色,创导终身教育,铸就一流品牌”为办学宗旨,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引进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名校办名继续教育之路,为人才强国战略、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和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服务。